基地新闻 首页 - 资讯中心 - 基地新闻

观点集萃|张晓霞:互联网环境下教科书版权保护的实践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2-01-14


2021年12月28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家版权贸易基地与中国版权协会文字版权工作委员会在京举办2021数字版权保护与发展论坛。中国版权协会文字版权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版权与对外交流合作部主任张晓霞就“互联网环境下教科书版权保护的实践与思考”作主旨演讲,下文根据其发言整理而成。



根据我国法律,教科书,无论其是以纸质图书为载体,还是通过数字化形式呈现,均属于《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目前,人教社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产品主要可以分为三大板块,一是以人教数字教材和人教智慧教学平台为核心的解决方案产品板块,二是以人教点读APP、人教口语APP和标准日本语APP为特色的移动学习产品板块,三是以人教网、教师网络培训和服务平台为媒介的平台服务产业板块。鉴于数字教材具有连接文本与声音、可被反复用于教学训练等优点,未来,人教社将继续打磨以精品数字教材为核心的产品体系和产业生态,聚焦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两个主要应用场景,建设全学段、全学科、成体系的优质数字资源,推动数字教材新业态建设。在数字化发展的规划下,探索如何维护教科书的版权将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人教社于1996年成立了版权部,目前已经形成了“版权创作-版权运营-版权维护”全流程管理的专业团队,团队日常既参与企业内部统筹管理,又负责与主管单位、行政执法部门、外部维权律师等进行对接。在互联网环境下,教科书版权的侵权表现形式包括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侵犯改编权、侵犯复制权、侵犯汇编权、侵犯广播权等。其中,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和侵犯汇编权的现象较为普遍。在打击信息网络传播权侵权行为方面,2021年,我们检测到侵权数据共计28 000多条,包括个人公众号、公司公众号、APP、小程序、网站及电商侵权信息,现已通过投诉、和解、诉讼等方式清理10 500多条。而侵犯汇编权的行为往往与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并发,比如某些未经许可制作的数字化教材、电子书包、数字化教辅资源等在线上被广泛传售。现阶段,在技术助力下,我们的维权工作逐渐由被动转为主动,维权力度不断加大,维权效果稳步提升。


总的来说,近年来,人教社的版权维权工作能够得以强化,主要得益于两大方面:一是维权环境极大改善,尤其是法治环境,互联网法院的设立,新《著作权法》开始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等,从司法、立法、行政高度,为版权保护营造了良好氛围,也提升了社会整体的维权认识。二是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帮助维权手段更加科技化,显著降低了维权成本。在这些技术的助力下,我们只需将教科书文字内容、插图、朗读音频、关键字符等导入监测系统,就能进行全网智能分析比对,再通过专业团队进行人工筛查、核对,就能形成专业的版权监测报告。根据监测报告结果,我们可以对侵权线索进行证据固定。通过云计算与区块链相结合的方式,形成系统环境、技术安全、加密方式、数据传输、信息验证等各方面都符合国家、行业标准的电子证据。最后,再视具体的侵权情况,选择线上投诉、行政举报、发函、和解或诉讼等方式进行维权。


然而,法律意识淡漠、侵权门槛较低、追逐非法利益、缺乏自律共治等始终是侵权现象频发的诱因。对此,人教社一直致力于加强法治宣传、法治教育,促使权利人重视维权,推动行业自律。2019年以来,人教社连续三年负责出版了《全国大学生版权征文活动优秀论文选》;2021年,人教社与中国人民大学国家版权贸易基地、12426版权监测中心共同制作“版权说法”普法短视频,并在抖音、B站、快手、微博投放。此外,我们还代表文字版权工作委员会参加2021年第八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以“版权在你身边”为参展主题,进行了大量的版权保护宣传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